产品展示更多>>
- 手动波长分光光度计
- 手动波长分光光度计
- 一、仪器概述
手动波长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基于光谱分析原理的实验室仪器,通过手动调节波长选择装置,将复合光分解为特定波长的单色光,测量样品对光的吸收特性,实现物质成分和浓度的定量或定性分析。其核心结构包括光源、单色器、样品室、检测器和显示系统,适用于环境监测、食品安全、药物分析等领域,是化学、生物、医学等领域不可少的分析工具。
二、核心结构与工作原理
光源系统
采用钨灯(350-2500nm)和氘灯(190-400nm)组合光源,覆盖紫外-可见光区。钨灯用于可见光分析,氘灯用于紫外光分析,确保不同波长下的稳定发射。
单色器系统
以1200线/毫米紫外光栅为核心,通过衍射与干涉效应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。相比棱镜分光,光栅具有更高的色散效率和波长分辨率,支持200-1000nm宽波段覆盖,波长准确度达±1nm,重复性0.5nm。
样品室设计
配备可扩展至10cm光程的样品架,兼容玻璃比色皿(可见光区)和石英比色皿(紫外-可见光区)。样品室设计注重光路密封性,减少杂散光干扰,杂散光水平≤0.05%T。
检测与显示系统
采用光电倍增管或硅光电池作为检测器,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。数据显示模块支持透射比(0-200%T)、吸光度(-0.301-3A)和浓度(0-99999)的实时显示,配备RS-232接口实现数据传输。
三、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
波长范围:200-1000nm(手动调节)
光谱带宽:2nm/4nm可选,适应不同分析需求
光学性能:透射比准确度≤0.5%T,重复性0.2%T;吸光度稳定性±0.001A/h,噪声≤0.0008A
扩展功能:支持标准曲线拟合、动力学分析、多波长扫描
硬件配置:标配打印机和数据分析软件,支持数据导出与报告生成
四、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
操作步骤
预热:开机预热20分钟,确保光源稳定
波长校准:手动旋转波长手轮至目标波长,精度±1nm
基线调零:放入空白溶液,调节透射比至100%T
样品测量:切换至吸光度模式,读取样品吸光度值
浓度计算:通过标准曲线法或系数法计算样品浓度
关键注意事项
比色皿使用:仅接触毛玻璃面,避免划伤透光面;使用后用蒸馏水清洗,避免有机溶剂腐蚀
光源保护:非测量时打开样品室盖,防止光电管疲劳
测量顺序:按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测量,减少误差累积
环境控制:避免强光直射,保持室温10-40℃,湿度≤85%
五、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
环境监测
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,通过特定波长(如铅离子283.3nm)的吸光度测量,结合标准曲线法,可实现水体中铅含量≤0.01mg/L的精准分析。
食品安全
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时,利用重氮化-偶联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,在538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,灵敏度达0.1μg/mL。
药物分析
抗生素纯度检测中,通过265nm波长下的吸光度测量,结合摩尔吸光系数计算纯度,误差≤1%。
六、技术优势与局限性
优势:
成本效益:相比自动型号,价格降低30%-50%,适合预算有限的实验室
操作灵活性:手动波长调节支持非常规波长选择,适应特殊研究需求
维护简便:模块化设计便于故障排查,核心部件寿命≥5年
局限性:
效率瓶颈:单次测量耗时约5分钟,不适用于高通量分析
人为误差:波长调节精度依赖操作经验,重复性较自动型号低0.2nm
七、未来发展趋势
随着光谱分析技术的进步,手动波长分光光度计正逐步向智能化升级。例如,部分型号已集成波长自动校准模块,通过内置算法补偿手动调节误差;同时,开放API接口支持与LabVIEW等软件联动,实现半自动化操作。未来,该仪器将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,进一步提升测量精度与操作便捷性。